每年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。惊蛰三候:“一侯桃始华;二候他庚(黄鹂)鸣;三候鹰化为鸠。”也就是说惊蛰时节,已是桃花红、梨花白,黄莺鸣叫、燕子飞来的时节,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。正如谚语所说:“过了惊蛰节,春耕不停歇。”还有谚语云:“雷打惊蛰谷米贱,惊蛰闻雷米如泥。”这是说惊蛰节气听到雷声是正常的,风调雨顺,主好年景。



*节气特点和易犯疾病

惊蛰前后天气已开始转暖,并渐有春雷出现,雨水渐多。虽气候日趋暖和,但阴寒未尽,所以气候变化较大,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亦较强,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,乍暖还寒。人们要时刻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,当心冷暖变化,预防感冒、流感、风痹、肋间神经痛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


*节令饮食习俗

1-惊蛰吃梨

民间素有“惊垫吃梨”的习俗。在山西的雁北地区,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,意为与 害虫别离。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,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另外梨和“离”谐音,意思是要让病痛远离身体。除了生吃以外,梨的吃法还有很多,比如蒸、烤或者煮水,这些吃法可以去除梨 的寒性,脾胃虚寒者和老年人均可以选择这些吃法。 2-饮食方面

在惊蛰节气,可以多食用富含植物蛋白质的食物,像是豆腐、豆浆等,及富含维生素的当季食物如:豌豆、青花菜、青椒、洋葱、紫菜等,烹调方式最好清淡为主,少吃口味太重的辛辣食物。



*忌口方面

1-忌过酸

中医素有“酸入肝”的理论,认为山楂、五味子、乌梅、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药物可以滋肝阴,养肝血,达到柔肝、调肝的目的。在中药中,酸性食物多用于治疗虚汗、泄泻等症,如山茱萸涩精敛汗,五倍子涩肠止泻。但同时酸性也有收敛、固涩的特性。食用过多的酸性药食反而妨碍人体气机的疏泄,不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。故饮食中慎食酸性药食,以免妨碍气血运行。

2-忌生冷

惊蛰阳气始动,全身的阳气尚不充沛,寒冷药食容易损害人体稚嫩的阳气,或者说会损害人体的少阳相火(生理之火),不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、畅达。不宜过多食用冷饮、寒凉水果、生冷海鲜等。

3-宜清淡

宜清温平淡,并应顺肝之性,助益脾气,令五脏和平。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、维生素的清淡食物、新鲜蔬菜,诸如春笋、菠菜、芹菜、鸡、蛋、牛奶、鸭血、芦荟、水萝卜、苦瓜、木耳菜、油菜、山药、莲子、银耳等食物。少吃动物内脏、肥肉等肥甘厚味,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葱蒜、胡椒等。



惊蛰过后,气温逐渐升高,气候变暖,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,这就是俗称的“春困”。所以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,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。

1、在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,心情平静,有利于入睡;

2、稍微活动一下身体,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和放松;

3、睡前洗脸、洗脚,按摩面部和搓脚心。可推动血气运行,温补脏腑,安神宁心,消除一天的疲劳,利于入睡。